JDB(中国区)电子-官方网站
王鹏程教授为研究生作报告
发布时间:18-04-13      点击:

411日,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文学院承办的导师讲坛第九十六讲在长安校区举行,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王鹏程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肖洛霍夫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王鹏程对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从生平、所处时代背景及其创作主题进行了介绍,并从情节、人物、思想及艺术价值等方面,重点介绍了《静静的顿河》与《被开垦的处女地》两部作品,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魅力、悲剧意味、文学启示,以及肖洛霍夫创作的现实主义艺术魅力等。王鹏程评价肖洛霍夫丰是红色政权的热情支持者、苏维埃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和艺术和人生的勇敢探索者,富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讲座详细解读了肖洛霍夫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中国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兴起以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经验成为中国可资参考的模式,《被开垦的处女地》被当作农业合作化小说创作的“范本”;《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山乡巨变》《创业史》以及《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在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受到《被开垦的处女地》的深刻影响;另外肖洛霍夫的写景抒情经验,对刘绍棠、马拉沁夫、陈忠实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由于苏、中集体化的国情背景迥然不同,肖洛霍夫的作品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此类作品也具有很大的差异。王鹏程以陈忠实的《白鹿原》为例,具体分析了其在结构、人物、细节、人性高度、审美价值等方面与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异同。

讲座结束后,学生代表向王鹏程赠送了导师讲坛纪念牌。

最新消息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