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中国区)电子-官方网站
重温“四有”人才标准 培育全面和谐人才——对目前教育实践中人才标准二重性的反思
发布时间:04-07-01      点击:

重温“四有”人才标准  培育全面和谐人才

——对目前教育实践中人才标准二重性的反思

赵万峰  令狐培选  张舒拉

  要:人才培养的二重性问题既是社会转型对教育领域影响的结果,也是教育自身不重视教育理论研究和德育教育的结果。邓小平教育思想及社会转型理论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指导意义:遵循教育规律,继承传统精神,关照社会现实,培养以完美个性修养为目标的全面和谐人才是中国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

关键词:人才标准的二重性;转型期;邓小平教育思想,双轨制;德育

20世纪80年代末及整个90年代,转型期理论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随着经济建设被确定为社会发展的中心,该理论的研究使命基本告一段落。解决社会现实中的二元化问题是转型期理论形成的初衷[1],但是,即使理论上已经趋于完善,问题并不见得会立即得到解决。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而由于不同领域间现象的差异,存在着对这一理论不同程度和方面的消解,解决方式和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游戏网址教育也受到了社会转型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仍然存在着二重性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思考,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重温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我们似乎得到了一些启示。什么是人才标准的二重性?其原因及解决措施如何?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粗浅的研讨,以期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教育面临的困惑:现实人才标准的二重性

1.传统游戏网址教育的人才标准:德才兼备。中国传统的教育形式可分为两大体系:一为读经应考的仕进教育体系,一为追求真正学问,修身养性的书院教育体系。两个体系的共同点是均以伦理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相比较而言,前一体系更注重知识的社会效益,而后一体系更注重知识本身的魅力,两者各有利弊,在互相影响中共同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继承传统教育的优点,延续在西方教育理论冲击下的近代教育理论的成果,确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三好学生”称号就是这一方针的体现。“三好”并非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个性素质发展要求的各个方面,其中,“德”被赋予最重要的地位和较多的内涵。所谓“德”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一定政治修养的美德,具体指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二是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爱国主义的团结统一精神;其支撑点和发展点是自强不息的开创精神、艰苦奋斗的自主精神。”[2](《代序》P3)三是形成了一定的个性美德,即勤劳、勇敢、节俭、正义、平等、无私、尊敬等。

从“三好学生”人才标准的内涵看,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重视以德育为主的全面发展的宗旨。近年来,基于对全面素质的强调,许多场合都开始用“十佳”、“优秀”等名词来代替“三好”,这样的变化更加明晰地反映了我国教育体系对于人才标准的一贯性要求,即在教育部门看来,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素质全面的受教育者。

2.社会人才的标准:术业有专攻。社会以能否适应本行业领域的技术要求作为人才标准是在市场经济确立以后,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的深入,这样的标准愈发凸现出来。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被忽视,特别对传统教育人才观中赖以为基础的道德修养逐渐被忽视。为了得到可获高额回报的职位,进行与职位相对应的技能培训,参加短、平、快的教育,在短时间内,投入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回报,成为工业化高速发展初期个人应对社会人才观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的实质是求实用、求目的的功利主义,是注重经济利益的工业化社会的特征。

3.教育界的两难选择:坚持还是妥协。人才标准是决定教育体系存在方式以及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如果它出了问题,将会对教育体系产生颠覆性的后果,传统的教育体系、教育理论及教育内容、方法均会受到挑战。

教育体系在逐渐改变。首先是普通院校内几乎都出现了重实用技术专业设置、轻社会科学、理论基础课程设置的院系专业大调整。其次是公办院校在招生规模上不切实际地扩大,以及进行与自己现有及将来发展前景极不相称的“圈地运动”。再次应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一批职业院校应运而生。但是,大部分职业院校应了职业学院的名,行了普通高等院校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名不符实,并未进行真正的职业教育,没有真正满足社会之急需。

教育理论中出现了新声音。传统教育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培养全面性人才的目标,教师讲无私奉献,被比喻成“园丁”、“蜡炬”等。而现代的教育理论,以功利主义为指导,以社会要求为中心,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教育产业化”、“工厂论”与“工程师论”。这些理论虽然也只是比喻,但是它们均显示出了这样的信息:一是体现了教育与当代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功利思想成为指导性原则;二是将传统游戏网址教育中全面培养的内涵进行剥离,特别是将德育的内容弃之不顾,只注重“产品”的智育内容。三是将被教育对象看作没有思维的物质产品,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性差异性,遵照社会化大生产理念的指导,施行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使游戏网址成为批量生产的作坊。这样的理论适应了目前社会的心态,但是很明显违背了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培育出来的学生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按照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工作以后,大多数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总要适应一段时期,而一旦适应以后,他们的进步空间很大;不可否认,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无论如何也无法进入角色,被社会判定为“书呆子”而搁置不用。按照社会需求,学得一技之长而不计其余的学生,颇受单位的欢迎,一部分学生也迅速在业务工作中挑起了重担。但是,不能不看到,有一部人在“红火”几年之后,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很多毕业生在单位大呼后悔,——后悔当初在校时没有学到足够的东西。

以上就是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现状,人才标准的二重性将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置于困惑的境地。教育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传统教育培养模式中的人才观受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社会人才观的强烈冲击。传统游戏网址教育的人才标准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吗?

二、造成人才标准二重性现状的主要原因

1.二重性人才标准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必然现象。转型期理论的大义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传统的理论,抑或是转型成功后的理论都难以对此时期的发展及问题做出全面而合理的解释,自然也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指导。其主要特征是传统与现代因素并存,各种问题交错出现。[1](P3-5)

转型期造成工商企业对新型实用、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实用主义逐渐确立了其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具体到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80年代初就开始的实质上的工业化进程,社会经济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一批新型工厂、企业、商业市场纷纷建成并运行,原来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数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知识结构已经达不到要求,出于发展的需要,就现有的岗位招揽即来即用的人。社会以技术为标准选材,造成了实质上的实用至上、目的功利主义价值标准的确立,直接影响了游戏网址人才培养标准的内涵。

2.教育界应对工业转型的教育转型理论并不成熟。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工业社会的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必须遵照自身规律行事。这些道理是作为教育理论的指导者应该熟知并应该用以指导教育实践的,但在转型期,面对社会的挑战,教育理论显示了落后性与迟滞性,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传统教育理论:一直建立于人性论基础上的义利之辨。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教育领域,始终存在着两种倾向的斗争,即到底是以“义”为主构建教育内容,还是以“利”为主建构教育内容。中国传统教育的主流方式是建构了“以义统利”的儒家教育理论体系。[3](P7-24)“利”实质被包含在“义”中,因为得“义”而自然得“利”的方式被认可,并且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贯彻。明显的例证如“学而优则仕”[4](p202)的科举思想一直作为教育界的主导思想。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重利主义流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一直未断线索。战国墨家学派,西汉桑弘羊都站在儒学的立场上发挥了早期的经济思想,北宋的王安石将这样的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他兴办新式技术游戏网址的思想是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发端,而清初的颜元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论述,均体现了这一流派的思想。近代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逐渐从器物革新而重制度、精神文化的革新,新式的以把实学教育放在与“玄学” 教育同等重要地位的思想倾向,均体现出对以往传统教育中义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成为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主流观点。

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两个支撑点:第一是教育规律的相对独立。在教育内部强调教育的独立,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将教育总体放在社会范围内看,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方面,必定与社会有着各种联系。第二是教育角色的神圣性。教育培育高尚、完善人格的目的论决定了教育所应承担的社会角色的神圣性。教育对于个体高标准的要求,是由其本身规律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社会长期(或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身规律决定了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神圣责任,而社会的需求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教育所应负的社会责任。这是哲学层面的理解,教育因此被赋予了高出社会普通准则的地位,即教育在社会德性层面是处于绝对的指导地位,它通过向社会输送以追求完美个性为目标的人,引导着社会的价值体系,校正着社会的前进方向。社会如果处于德性低下的阶段,教育更有疗救社会的责任。在社会与教育的关系中,教育扮演着不可逆转的领导者角色,它的神圣性即体现于此。在传统教育实践中,教育体系本身也是遵循这种精神。《春秋左传》中有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乡校作为独立的教育场所,它对社会的针砭,正是体现了教育神圣角色的行为,怎么能够因为触动了某个人的利益而关停呢?子产的做法获得了儒家弟子的肯定。[5](P1191-1192)同样性质的行为,在西欧中世纪大学中体现得更加显明:“其一,大学是师生的,首先是学生倡议创办的。它实际上是来自各方的学者自由联合的研究中心,不是教会和市政当局设立的。其二,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初期的大学可自选校长,自定学习制度和生活制度,市政当局无权干涉。校内还设有特别法庭,大学教授有裁判权,大学生与外人发生诉讼,外人一律败诉。其三,流动教学。遇到某城市当局干涉大学事务时,师生们在抗议之下,便搬迁到另一所城市或别的国家去,重新建立大学。……”[6](P6)“与外人发生诉讼,外人一律败诉”,这样的行为似乎有些不讲道理,但它包含了这样的理念:第一,大学享有特权;第二,大学生的素质高于外人的素质,他们不会有错;第三,大学便是公理的标准。这是何等自信的理念,霸道中包含了引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风尚的“舍我其谁”的气概。

基于以上论述,我认为目前教育理论的失误在于:第一,没有认清教育独立性与角色的神圣性;第二,没有认真研究自古至今存在着人才标准二重性的历史现实;第三,没有意识到社会转型期对于人才标准此消彼长的影响程度,更没有看清转型期的阶段性特征和教育理论的一贯性特征;第四,缺乏教育理论的超前性研究和指导性的预见研究。由此,教育系统内部出现的困惑也就可以理解了。

3.德育教育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得到与智育相等的重视。这个问题看似只是强调了人才标准中的德育问题,但分析目前教育人才标准与社会人才标准的差异,可以发现,对于德育的重视与否,正是这两个标准不同的关键特征所在。

二重性人才标准的出现,其实不仅仅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还有许多微观方面的因素,这是合力的结果,是发展的必然。出现这样的现状,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当时的教育现状存在的弊病总结了四条:“第一,师生间没有感情,先生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什么施教受教,不过是一种商行罢了;第二,“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残贼人性。”人的资性各不相同,高才低能,悟解迥别,游戏网址则全不管这些,只晓得用一种同样的东西灌给你吃;第三,“钟点过多,课程过繁”;第四,“把游戏网址看得太神秘”,有种种资格限制,平民无入学资格[7]。毛泽东所批评游戏网址教育的弊病,有些一直未曾解决,有些看起来又死灰复燃了,值得我们警醒。

三、重温“四有”人才标准,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解决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二重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过著名的“白猫黑猫论”,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套理论基本上廓清了人们思想中的混乱状态,为社会发展指明了道路。那么,这套理论是否可以用来解决游戏网址教育中出现的人才标准的二重性问题?邓小平同志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对于作为“第一生产力”最主要的策源地——教育,邓小平有专门的、明显不同于社会经济建设的论述。今天,重温他的教育思想,可以发现,它对于解决游戏网址教育中人才标准二重性问题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伟人,他不仅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也是当代教育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目的就是希望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相继提出了他关于教育问题的几个根本性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面向”、“四有”新人,这几个命题分别概括了他教育理论的哲学命题基础、教育发展方向以及教育培养目标,构成了他教育思想的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哲学命题,是邓小平处理所面临现实问题的总的哲学基础,也是他对以前革命生涯及社会建设实践失误反思的结果,具有真理价值。对于这条真理,要真正理解其精髓,首先必须弄懂“实践”的意义。“实践”指的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显示的是一个过程、阶段,所指绝对不是眼前的行为,就是说,实践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活动组,是在一个意识支配下的完成,而不是一个随意性的行动,它有时间段,有可以对一个意识进行检验的行动流程。他提出的“三个面向”就反映了这个思想。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这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发展方向,是在他整体改革实践体系中提出的教育发展蓝图。教育发展要有开阔的眼光,与世界发展潮流相一致;要有长远的目标,为未来的发展谋取现在的准备;具体地说就是要为祖国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培养人才。这条命题包含了以下内涵:第一,教育要有远大胸襟,不可拘泥于当前的蝇头小利;第二,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第三,教育要在前两项基础之上,为明确的目标服务。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邓小平提出了“四有”人才标准;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接班人,这个标准既反映了传统教育的思想,又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

“四有”人才是以德育为基础的德才兼备型人才的标准。分析这四条标准,其中至少有两条半是对于德的要求,两条是“有理想”,“有道德”,一半是“有纪律”,只有一条是对才的要求,即“有文化”,还有半条“有纪律”是当代社会对于秩序、法制的要求。德才兼备是这个标准的主要内涵。邓小平同志站在国家总设计师的角度对教育培养人才提出这样的标准,他没有纯粹站在社会的角度,也没有站在教育内部提这样的标准,他对于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方向的把握而提出的这个命题,是公允的命题,科学的命题。这个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对于“道德”素质的特别强调,我们没有足够的理由认为邓小平同志已经预见到发展经济必然对人才标准有所负面冲击,因此才在人才标准中如此强调道德素质的要求,但是起码可以这样说,“四有”人才标准有对中国传统教育人才观的借鉴,也有对现实的关照,更有对将来的预测,这是一个合理的、适应时代要求而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标准,其科学内涵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揣摩,不断发扬光大。

沿着这条路径,循着邓小平思想的脉络,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人才培养“四个统一”的要求,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8]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的讲中,江泽民又把这一思想具体化为“五点希望”,即希望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9]“四个统一”、“五点希望”着重在讲学生应与社会实际“统一”的问题,看似注重实际,但实质内容是籍实际刺激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其基础和落脚点均在游戏网址教育体系内部,是对学生在游戏网址修养、学习、实践等全方位的要求,解释、发展了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目的还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邓小平同志培养“四有”人才的思想,是他对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和谐人才理论的总结与发挥。新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对前苏联教育体系的模仿与发展。前苏联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10]P8)“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跟样样都做而又不求甚解是毫不相容的。”[11]P9)意思相当明白,社会主义的人才标准就是全面和谐发展,而不是畸形发展的某个领域的“天才”,更不是没有道德素养的“独夫民贼。”

邓小平的“四有”人才标准正是在此历史背景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远景目标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其科学性、持久性无庸置疑。他的教育思想已经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对解决社会转型期游戏网址教育中出现的人才标准二重性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继承传统教育成就,按照教育规律办事,重视德育教育,适当关注时代特征。

四、完善双轨制学制,重视教育理论研究及德育教育在解决人才标准二重性问题上的作用,建立教育、社会、家庭立体德育体系

重温邓小平“四有”人才标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急功好利人才标准的偏失,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作起。

(一)坚持传统人才培养目标,关照现实,完善双轨制学制体系。根据教育相对独立理论,关照现实,尽快明确双轨制学制体系,并切实执行。教育的独立是相对的,它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也必须考虑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不考虑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目前的发展现状,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即使从个性培育的现实看,关照个性天赋的差异性,也是科学教育的态度。教育在按照自身规律办事,以培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同时,也应当在部分方面,某个阶段为个性差异和社会需求而做出调整,这才更符合教育独立的科学内涵。在目前情况下,教育要做的就是在通才教育的主流教育体系之外,给专才教育(培训)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根据社会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或者尊重学生个性天赋特征,允许、鼓励他们在一些专业领域进行发展,最终建立、完善研究型大学和技能型大学共同发展的双轨学制体系。实质上,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初衷的职业教育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了,但问题是,这些职业教育大多是有名无实。据笔者对几所有代表性民办职业游戏网址的考察,这些游戏网址几乎全都沿着公办院校的模式,在通才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的老路子运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他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而是在“教育产业化”理论指导下,实践他们最小投入和最大收益的经营理念。不顾实际,唯利是图,这就是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因此,确立传统教育、职业教育双轨制教育体系,建立、完善并严格实施真正的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既解决社会工业化发展的急需,又补充传统教育暂时性的不足,是当前教育界必须重视的问题。

社会应真正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人才,树立健康,长远的人才观。社会对于人才的使用和要求上也应持“环保”的心态:致力于企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防止未来的人才枯竭,树立起人才储备和招揽“潜力股”人才的意识,这样将会保证事业的良性稳健发展,逐渐缓解社会畸形人才需求的势头,保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重视教育理论研究,树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首先,重视教育理论研究的超前性、指导性,让每个教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也是一个行业,教育理论对于全体教育工作者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念,统一原则具有很大作用,有了教育理论的指导,教育工作者就不会产生困惑,不会迷途不知返,也就不会面对社会价值观的进攻而步步退缩。

其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中树立教育神圣和遵照教育规律办事的思想。(1)教育的本质在于发掘个体潜能,认识自我。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2]P19),此“大学”与彼“大学”虽非同指,但是就教育的意义看,两者差不多:教育就是要倡明“明德”,要达到“至善”。为了表现出个人的全部魅力,终极目标,绝对不是为了让人获得更多更好的物质享受。发挥精神潜能,表现个人全面魅力,这是传统教育追求的人才目标,而追求物质享受正是今天社会的功利人才标准,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自己的标准。(2)教育有其相对独立性,培育人才,必须按照自身规律办事。(3)教育的神圣性要求教育有高于社会的人才标准,并且必须负起救疗社会偏失、指导社会发展方向的责任。

(三)发挥社会和家庭的作用,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建立德育教育立体体系。传统教育人才标准与目前社会人才标准的根本区别其实就在于是否重视德育修养。要解决二重人才标准的问题,还必须从人才德育的具体办法入手。

1)从游戏网址、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全方位入手,形成德育培育的立体结构。目前德育工作的一大失误就在德育工作只限于书本、课堂、老师,除此以外,似乎德育与其他人、其它部门、其它工作都无关系,这使得德育工作成为了无根之草,势单力薄,禁不起震荡。家庭、社会如果能与游戏网址的德育教育保持一致,消解的功效要比在课堂上讲解的功效强得多,对学生的影响也将更加深刻。

2)提倡大德育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多样性、灵活性。德育教育不仅包括道德品德课、政治理论课教育,还应包含美育、体育、劳动、实践等内容。道德品德的形成,表现在个性品质的综合魅力的展示,可以殊途同归,没有必要一成不变地用那种一本书一堂课讲到老的方式,而是可以增加一些欣赏类的、实践性的内容,既可以活跃思维,又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这需要教师要有较全面的人文素质修养。

3)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让传统文化涤荡个性修养过程中沾染的不良习性。这其实是应对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热,社会评判价值体系趋于失控的应时之策。传统文化属于保守思想的范畴,尽管保守思想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它有自身的魅力,作为事物的附助层面,有存在的必要。社会的总趋势是向前和发展的,保守思想向后的性质与这个趋势不合拍,所以,它不应当作为社会思想的主流。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只允许发展的、前进的思想存在,容易造成思想的专制,容易造成事实上的盲目冒进和急功近利的倾向。任何事物内部都必然存在相辅相成的作用因素,保守思想作为反作用因素,有其存在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当社会正面作用因素占绝对主导地位,已显出其专制的、一统的局面时,作为反作用因素,能够发挥消解和校正的作用。

4)德育工作方法的转变: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化;训到育的转化;专业教师到全体教师的转化。

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化。杜威曾说过这样的意思,教学工作分为两个方面,即教和学,绝不是我们以前理解的教育单方面的事,而且他还主张要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意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对我国传统教学方法的根本改变,将彻底改变教学的性质。个体的差异性、学生集体对于知识的需求将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教师的方法将必须变得灵活多样,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德育课如果能达到这个要求,将从根本上改变它的教学效果。

训到育的转化。德育教育与其它专业的教育有自己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德育教师在训的过程之外,必须依靠个体魅力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其育的功能。近代,为进行党化教育,国民党的一些教育人士对此倒有些独特的体认。曾两次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的朱家骅认为:“训育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主要靠人格感化。而现实是,各校均有训育主任、训育员之类的教员,但他们不上课或课时甚微,他们与学生接触甚少,德育与智育截然分离,何谈训育之人格感化?”[13][第一章第四节]其思想虽是出于反动的目的,但他对于游戏网址进行德育教育存的问题看得很透彻:即不重视,死板教条,不重课堂外工作。其中提到的关于无课时或课时少,不重人格感化,与智育的分离等对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是深有启发的。德育工作者如果还是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板着面孔训人,而不深入学生,了解、关心他们,其工作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其作用将会适得其反。

专业教师向全体教师的转化。德育教育不是几个德育专业课教师的责任,在游戏网址里,每位任课教师都负有德育教育的责任。为此,教师的遴选工作就变得格外重要。教师的选择既要重智力因素,更要重思想,思想要求还应是第一位的。在教师培训中,对那些双重人格的教师,游戏网址应花大气力去改造他们,限期改正不了的,应该让他们再次接受系统教育或另谋职业。游戏网址教师全体应该成为德育教育的主力军,这在教育系统内部都是可以做到,而且也应该首先做到。

人才标准的二重性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对教育系统影响的结果,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人们价值观标准的混乱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在选择以后中国发展路向的犹豫心态。人才标准二重性现象的暂时性是必然的,但如果不注意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将会是很大和长远的。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一些社会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已经回到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老路子”上来,体现出了一定的用人理性。这种理性距离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道路,他的思想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科学态度是从总体上把握这个现象的发展规律,从中国传统文化、革命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发扬民族精神,注重道德伦理建设,关照社会现实,争取创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路子来,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获得JDB(中国)电子-官方网站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教工组二等奖,作者为学生处干部)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主编.轨型中的中国经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8.

[2] 张岂之.从传统文化看民族精神(代序).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安庆:三秦出版社,20001.

[3] 张瑞璠、黄书光.中国教育哲学史(第一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11.

[5] 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7.

[6]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

[7] 毛泽东.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东方杂志.20卷第6号,1923325.

[8] 江泽民.人民日报,199855.

[9] 江泽民.人民日报,2001430.

[10]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11]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王家驹等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12] 梁海明译注.大学中庸.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6.

[13] 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七卷).

最新消息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