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中国区)电子-官方网站
关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05-03-15      点击:

关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研究

 

  刘志刚

 

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国际和未来对教育改革的挑战,面向时代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实践教育的探索,拓展课堂教育的空间和内涵,渗透生活教育,激发参与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很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效性不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主观愿望干扰了实际效果,形式主义干扰了实事求是。这一问题值得德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深思。作为高等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那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 “学生为本”,面向社会实践,面向社会发展,开好这门既有理论体系更有应用价值的综合性课程,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在实践教学方面作些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一、思想政治课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学生为本”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重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人生,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和做事,懂得立身、懂得处世和做人。要做到这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进行的,仅仅进行理论教育是不全面的,必须要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水平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延伸课堂教学的内涵,使之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体现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提出是一种教育理念的突破,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这种突破和转变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1.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把这门课当作一项无限崇高的事业来研究和实践,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增强责任感,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和宗旨,明确和实践这一教学思想和目的。当前教育现状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出发,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从青年成长和成才规律出发,搞好这门课的教育教学。应当说这门课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比较强,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既没有质量,也难以达到教育效果,必须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的高度认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意义。

2.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境界。从理论上看,思想政治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和发扬世界上先进阶级的学习观和优良作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也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从客观规律看,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符合自身教学规律、符合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规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探索实践教学。在提高大学生政治水平、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创造思想和创造才能。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教育、有针对性使用案例教学,真实地体现社会性、实效性,体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活力。使大学生感受到思教教学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对现在和将来有启发、指导意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教育。

3. 思想政治课的教改举措。新的形势、新的特点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由单一的“教”向“教”与“学”双向互动,由单一的“灌”向“输”与“导”相结合,由单调的“讲”向“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渗透,既加强主渠道教育,又注重辅渠道、多渠道教育,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效果性,让大学生在实践的舞台上唱主角,在参与的生活中显才智。可以说,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应当在这一领域研究和探索,以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涵和形式,增强可接受性、生活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性。当然,我们要注意克服几种误区:误区之一,认为搞活动就是实践教学,以活动代替教学;误区之二,认为走出去才是实践教学,忽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误区之三,以少数人参与实践教学代表大多数甚至全员参加实践教学,“以点带面”变成“以点代面”。通过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断提高质量和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教育创新的探索“实践教学”

教育的创新不仅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还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活动的探索。进行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又有利于让他们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去判断、分析,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去体验、感悟。

1. 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探索中,我们努力做到"不训政,不媚俗",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客观地说,高等院校利用主渠道开设了“共产主义思想政治”、“形势与政策教育”、“人生哲理”等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课从理论到理论,从讲座到讲座,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特点。结果造成部分老师厌教改行、学生拒学逃课,少数校方处于想取消又难以为之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既要认真讨论新世纪的教育思想,也要反复论证教学改革方案,研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工作。只有把大学生从教室课堂带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让他们接触实际,体验参与。有明确主题的搞讨论、辩论,或拟好题目搞走访、调研。同时,在此基础上交流作业、交流思想。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课堂教育效果好,有些答案在课堂上无法找到,有些收获在课堂上无法获得。

2.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教育有机统一。由于种种原因,一提思想政治课教学,少数人就排斥、拒绝,其原因比较复杂,但是脱离生活、远离实际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我们力求把课堂教学与娱乐游戏大作生活有机统一。如:结合大学生活适应教育,精心设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尽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确立科学的成才目标。结合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学习,成立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思想教育与心理解困结合起来。结合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学习,开展创优良校风、建优良班风活动,在实践了课堂教育内容的同时,促进了创优工作。这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教育就在身边、就在娱乐游戏大作生活中,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省、自律,自觉实践学习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

3. 将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效融合。过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教的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的能力的体现,结果,教者累,被教者乏,难以实现教育的价值、达到教育的目的。目前,从“两课”教学设置新方案规定的课时要求看,足以能满足课堂教学要求。但是,利用这些课时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要真正被领会和掌握,必须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体验和升华、检验和巩固。因此,我们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学的积极性和学的能力,把学知识与长才干融为一体。如,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系列活动;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利用勤工俭学,进行职业角色教育;利用就业指导,进行能力素质教育,等等,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来强化课堂学习内容,大学生在参与这些教育活动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改变学生从认为思教课是公共课、副课,最不想听,到觉得思教课有意义,尤其是实践教学非常必要;走上社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很实在、有用,有的甚至终身享用。

最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当前教育评价的新课题之一,它要求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统一、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统一。因此,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导向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教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他们尊重教育规律,研究和改进思教教学思想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激励学生在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教学中关注社会和人生,思考生活和未来,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对学生参与思教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地估量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

总之,在当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本文获JDB(中国)电子-官方网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编辑:田明纲)

 

最新消息

— Highlights
专题专栏— Special Column